什么是“春天忧郁症”
春暖花开,万物复苏,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,但对于部分人来说,3~5月份却是心理疾患高发季节,主要是因为春天气压较低,容易引起人脑激素分泌紊乱。
而春季连绵的阴雨天气则是忧郁症高发的外部因素;春天多变的气候也会使正常人情绪波动较频,让人感到身体不适,加上一些人缺乏自信、孤僻内向、容易悲观、好依赖别人等性格缺陷,很容易精神紧张,并伴随着焦虑、躯体不适、睡眠障碍等症状,这些都可以称之为“春天忧郁症”。
“春天忧郁症”的各种具体表现
慢性疲劳综合症:困乏、周身不适、情绪低落、压抑郁闷、生活乏味、食欲下降、失眠多梦、烦躁不安、爱发脾气、不想学习工作等症状。
抑郁症:抑郁是心理的“感冒”,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失调病症,表现为平日里比较沉默寡言,喜欢沉湎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,不愿与人交往。当平时性格开朗的人长时间出现情绪低落时应当引起高度重视。
考试焦虑症:在春季里,一些比较大型的考试可导致心理压力明显加大,精神紧张和过度用脑,造成许多学生会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下降、睡眠不足、烦躁易怒,甚至产生放弃学习的思想。
“春天忧郁症”的预防措施
1.每天适当地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运动,有利于调节心情。
2.积极参加同学之间的聊天,保持与他人的沟通。
3.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,塑造自己开朗的性格。
4.注意饮食起居。春天在饮食方面最好以清淡为主,不妨多吃点食用菌,如黑木耳、银耳、蘑菇、香菇等。当然也可以多吃贝类、鸡、鱼等蛋白质食物。千万忌用咖啡来振奋精神。
5.对有心理波动的朋友或亲人要多加关心、理解和呵护,关注他们的心态变化,及时解除他们心中的困惑。
有句话说得对,人生有时会迷失自己,只要尽早走出来,让自己快乐起来,过去的阴霾总会烟消云散!希望所有正陷于这种状态的同学们,都轻松地走出来。